币百科

暴涨千万倍,单价高达36万详解(单价涨幅怎么计算)

欧易 OKX 交易所

注册送6万元盲盒奖励,100%中奖

注册可获得永久20%手续费返佣,平时交易可以节省不少手续费

邀请好友 注册并登录 ,获取价值高达 60000 元的数字货币盲盒,100%中奖!

大家好,今天币百科为大家介绍暴涨千万倍,单价高达36万详解,当然也有单价涨幅怎么计算对应的知识点,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详细解答一下!

本文目录一览:

尚乘数科上市半月暴涨逾两百倍市值已超阿里,这家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

通过相关消息表示中概股尚乘科技股价盘中继续暴涨,目前已经涨超过220%,虽然涨潮回落至142%,但与首发价格7.8元每股相比涨超230倍,目前该公司的市值已经突破了4500亿美元,这个曾经没有名气的小公司,现在的市值已经远超了,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等等快递柜里头,其市盈率更是高达2万多倍,让众多网友纷纷表示不可置信,通过资料显示尚乘数科为尚乘集团旗下的企业,而尚乘集团则是由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和和记黄埔公司,在2003年共同创立,这是亚洲最大的民营独立投资银行,其中也是香港领先的保险经纪公司之一。

尚乘科技成立于2019年,在2022年被尚乘国际斥资12亿美元进行收购,完成收购之后尚乘国际拥有尚乘科技97%的股权,这也就意味着身绝告为股东的李嘉诚,目前持有的股份比例不超过25%,通过公司表明显示此次公司股价暴涨的重要原因则是散户的追逐,不过这也意味着该股存在着暴涨和暴跌的风险,虽然有李嘉诚这个招并则明牌,但投资者仍然无法否认尚乘科技这次的成绩实属意外暴涨,不过这与李嘉诚的一些概念有关,李嘉诚的名字在亚洲地区相当有名气,而他目前在美国上市,美国的投资者可能也有一定的憧憬,这也导致了尚乘科技的估值在同行当中偏高,所以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则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随之于相关部门人员表示,尚乘数科营收及及利润成长如此迅速,其不可忽视的盯祥则是公司业绩波动较大而导致的自主业务,今年银线较短,对于其中所涉及的技术服务领域,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对于具体的估值是否合理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人前是巨星,人后是玩物?这些明星早就翻身成资本大佬了

当下的明星也太突破审美下限了吧?

尤其是古装剧,简直可以说是“丑男横行”。

因此,有不少网友怀念以前的“煤老板审美”,吐槽现在的资本眼光太差。

甚至还有网友调侃称,假如 娱乐 圈倒退20年,对广大观众来说是件大好事。

不过,随着明星们接连翻身成了“资本”,被煤老板们掌控的 娱乐 圈时代,恐怕只能一去不复返了。

凭借投资、搞副业、开公司,明星们早已摆脱“人前是巨星、人后是玩物”的命运。

甚至,他们还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捧新人。

01、演员被随意换角、当众打骂的行业乱象

“煤老板”并不只是网友的一句调侃,编剧汪海林也曾公开表示,非常怀念“煤老板”做影视投资的时代。

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我97年入行到2010年左右,以煤老板地产商为主要投资商的时代,电视剧行业是盈利的!我在05年之前几乎没见过做电视剧亏本的人。”

他认为,这一现象主要取决于“煤老板”尊重专业,从不干涉剧组的创作,“我经历的各种投资人,最好的是煤饥隐尺老板,他们除了要求找女演员以外,没有别的任何要求。”

这番话引起了众多争议,很多网友携稿指责他不尊重女演员。

但说实话,在以前的 娱乐 圈,演员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

他们经常会被剧组随意换角、被导演打骂,甚至被制片人骚扰。

接连出演《山海情》、《1921》、《长津湖》等作品的黄轩,是年轻演员中不可多得的实力派,但他成名前屡次遭遇换角。

他还在上大一时,就被张艺谋导演选中,安排他出演《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小王子一角。

没想到,为角色准备了半年的他,在开拍前突然被换掉了。

他没有气馁,去参加了电影《海洋天堂》的试镜,并成功获得演出机会。

为此,他专门学习了游泳,还去孤独症患者学校体验生活,最后却被剧组告知“不用来了”。

后来,电影《日照重庆》筹拍时,导演说好要找他来演,可投资商嫌弃他不够红,最后还是把他撤了下来。

同样实力与流量兼具的杨紫,也有过被撤掉角色的经历。

有一次,她顺利接到一部戏,可刚进入剧组就接到通知,称她的角色换成了投资人的女儿来演。

当时已经是大半夜,但剧组还是要求她和妈妈立即离开了酒店。

后来,她也屡次在开机前被换掉,只能无奈地去演一些自己根本不喜欢的戏。

凭借《兰陵王》中“郑儿”一角走红的毛林林,早年间也遭遇过不公平对待。

2011年,她受邀参演一部戏,和剧组签好了合约。

结果临开拍前,她收到剧组邮件,称她“违约”不能继续出演该剧,并要求她支付赔偿金。

事后,毛林林才了解到,原来是这部戏的制片人找了另一位演员来演她的角色。

为此,她在社交平台发文怒斥:“您是大明星大制片人,您掌握生杀大权。但你无故毁约还要我赔偿,未免欺人太甚......”

2018年,电视剧《你是我的倾城时光》也闹出过演员在剧组被删戏、改戏的风波。

“祝晗婧”一角的扮演者徐熙颜,发文diss同剧组的曹曦文,称其仗着是策划人和总发行在片场各种“霸戏”。

她饰演的角色在原著中是“女二号”,和男二烂高号组成了“副cp”,按理说戏份应该不少。

而看过这部剧的观众,也纷纷表示她饰演的配角戏份太多。

看来,演员能否掌握话语权,决定了待遇的好坏。

就像徐熙颜所说:“只能说我还太弱小,不够左右‘编剧’的动脉,拿到手的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然而,就算顺利进入剧组,戏份没被大幅删改,也免不了被导演和制片人打骂、占便宜。

谢娜其实是以演员身份出道的,拍过《少年方世玉》、《幸福街》等作品。

她上大学时就经常去剧组试镜,偶尔会接到一些小角色。

有一次,她在某剧组客串,晚上回到宾馆休息时,制片主任跑到房间来找她,称想要拥抱一下她。

幸好她反应够快,立即打开房门大喊“你可以出去了”,该制片主任才灰溜溜地跑了出去。

阚清子也曾在节目里自曝,刚入行时,她常因记不住台词被导演痛骂。

每天收工后,其他明星都被安排住在星级宾馆,她只能住廉价的招待所。

挑选服装时,她只能穿其他女星挑剩下的衣服,还被要求穿得“暴露一点”。

如今已经翻身做老板的杨幂,也自曝曾在片场被导演当众打骂。

当时的她还是新人,因为经验不足,拍哭戏时一直没能达到导演的要求。

导演一气之下就上手打了她耳光,还打到了她身上。

这让她一度很恐惧拍戏,觉得演戏是个很危险的职业。

不过,现在的剧组里已经很少看到这种现象了。

就连名气不够大的演员,拍哭戏时都敢直接滴眼药水。

而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明星们逐渐跨界进军到了资本市场。

02、入股、投资,为自己找好退路

2009年,华谊兄弟的上市让一众明星在资本市场暴富,开启了“明星资本化”的热潮。

当时有数据显示,冯小刚持有288万股,持股比例为2.29%,张纪中持有216万股,持股比例为1.71%,黄晓明持股比例为180万股,持股比例为1.43%。

罗海琼、李冰冰、任振泉(任泉)分别持股54万股、36万股、36万股,比例分别为0.43%、0.29%、0.29%。

其中,商业头脑最好的当属黄晓明和任泉。

黄晓明名下有48家公司,从文娱广告到餐饮再到房地产均有涉猎,甚至还有致力于农业 科技 研发的生物公司。

2014年,他和任泉、李冰冰共同出资组建了风投机构Star VC,后来章子怡、黄渤也成为了合伙人。

目前,他们已经投资了融360、理想 汽车 等上市公司,以及一下 科技 、商汤 科技 等数家独角兽。

黄晓明还和任泉、李冰冰一起,以个人名义投资了韩都衣舍电子商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而他于2015年成立的北京明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参与投资的公司多达20余家。

背后有如此庞大的商业版图,难怪他会向媒体袒露心声,希望有一天不怕戏了,会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2016年,与他合伙做生意的任泉,看到Star VC越做越大,便解散了自己的工作室,正式宣布息影,将精力都放在了商业上。

不过,要论名下公司数量,他们都比不过圈内隐形富豪胡海泉。

胡海泉目前名下共有56家企业,其中15家担任法人,27家担任股东,共投资45家,50%以上控股的共有5家,涉及影视文化、传媒、音乐、餐饮、网络 科技 等多个领域。

他还创办了EQ唱片,成立了巨匠文化,旗下签了不少知名歌手,如金志文,马天宇,还出品过大热综艺《这!就是街舞》。

头脑灵活、紧跟潮流的他,早早进驻了电商领域,据说他还是李佳琦公司的股东。

女明星中名下拥有公司数量最多的,是转型做“微商”的张庭。

在她投资或创立的42家公司里,有多家生物 科技 公司和贸易公司,还涉及到了商业咨询、投资、服装、文化传媒等不同领域。

如今的她,已经有钱到花17亿买下一栋大楼,大方地送几层给朋友。

一年的缴税金额都高达21亿,怪不得她会淡出 娱乐 圈,专心搞商业。

女明星榜中排名第二的李静也拥有众多公司,旗下企业除了涉足文娱领域,还涵盖机电批发、装潢装修、食品 健康 等业务范畴。

章子怡和李冰冰,作为Star VC的合伙人,分别拥有30家公司和15家公司。

刘诗诗、高圆圆、刘涛等人,也一边将演艺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一边坐拥10家以上公司。

还有很多演员会转型当导演、投资拍电影,比如成立了橙子映像的邓超。

他自导自演的《银河补习班》以8千万成本拿下了8.78亿票房,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近年来他参演的电影、孙俪主演的电视剧,基本上也都有他的投资,比如《乘风破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安家》等。

《战狼2》、《传闻中的陈芊芊》的出品方名单中,也能找到橙子映像的名字。

而且,早在2014年,他和导演俞白眉、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真格基金徐小平,携手80家投资机构,启动了“蒲公英创业计划”,升级为了互联网投资人。

除了投资、开公司,很多艺人还搞起了餐饮业。

黄晓明在成都、杭州、武汉等地,开了叫“烧江南”的烤肉店,开业时场面十分热闹。

“国民闺女”关晓彤也在成都、济南、广州等地接连开了数家奶茶店。

陈赫的火锅店“贤合庄”也遍布全国各地,两年内就开了700多家分店。

总之,明星们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人前光鲜,人后更是显贵。

03、推出新人,彻底掌握话语权

还有一些演技好、实力强的圈内前辈,通过成立或入股经纪公司,向市场推出很有潜力的新人。

周迅和陈坤这对台前幕后的好搭档,都属于老天爷喂饭吃的天赋型演员。

2017年,他们成立了东申未来(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签约了不少艺人,还出品过众多作品。

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陈坤主演的《天盛长歌》,以及电影《摆渡人》、《火锅英雄》等,东申未来都有参与出品。

他们签约的艺人也都极具辨识度,比如长相很有攻击性,人称“小王菲”、“小辛芷蕾”的李蔓瑄。

李蔓瑄出生于香港,在2014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Rebtsang,在 时尚 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虽然她目前还没什么作品,但她的五官立体大气,整张脸看上去充满故事感,能令观众一眼就记住,相信以后会有亮眼的表现。

和彭昱畅搭档主演《风犬少年的天空》的张婧仪,也是东申未来旗下艺人。

她的长相既有特点,又符合大众审美,光凭美貌就已经数次在网上引起大家的讨论。

出演过《河神》、《侍神令》的王紫璇,也被周迅和陈坤收入麾下。

除了有潜力的新人,周迅和陈坤的好友倪大红也是公司旗下艺人,

舒淇还成为了这家公司的合伙人,令外界对东申未来今后的发展越来越期待。

李冰冰和妹妹李雪也成立了以艺人经纪为核心的和颂传媒。

和颂传媒旗下不仅拥有赵丽颖、张小斐等一线女星,

还有“谋女郎”出身的张慧雯,

以及近期势头很猛的“95花”周也。

今年6月份,和唐人合约到期的古力娜扎,也正式加入了和颂传媒。

这几位女明星都兼具人气与颜值,像赵丽颖、古力娜扎本就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在不同年龄段女性中极具竞争力。

张小斐虽仅与和颂传媒签约了商务板块,但身为“54亿票房女主”,她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凭借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转型为导演的章子怡,也早已悄无声息地当上了经纪公司股东,入股了上海飞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熟悉的张馨予、刘芸、陈小纭、李一桐等,都是这家公司的艺人。

还有梁靖康、林子晴、张欣颜等新鲜面孔。

当初让章子怡遭到群嘲的那部《上阳赋》,这家公司也有参与出品。

2018年开启“选秀元年”后,唱跳偶像的市场也极具发展潜力。

第一位在韩务工的中国爱豆韩庚,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

韩庚本就是一个很清醒的人,对自身的事业规划十分清晰。

他一早就意识到唱跳爱豆“花期”太短,30岁前最好能转型为演员。

所以回国发展后,他接连出演不少电影,如《大武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智取威虎山》等,并凭借《前任3》爆红,商业价值大大提升。

他于2010年签约了乐华 娱乐 ,2012年入股了该公司,2015年公司上市后,他持股300万左右,身价暴涨至8000多万。

该公司旗下推出了UNIQ组合、宇宙少女组合,还有近几年爆红的王一博、杨超越、孟美岐、吴宣仪等年轻艺人。

尽管韩庚如今曝光度并不高,但每次出席活动,参加综艺、公司年会,他都稳占C位。

结语

艺人们掌握话语权,其实并不是坏事。

在圈子里摸爬滚打过的他们,比外行更懂得行业规则、观众喜好。

只是,希望他们翻身成为了“资本”,也别忘了刚入行时的初心。

为市场输送优秀的艺人和作品,才能促进公司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明星#、#资本#

作者:朝暮

责编:zeria

一直在涨的爱尔眼科,到底哪里值钱?

湖南人没人不知道爱尔眼科。

在近视手术还未成为变美刚需的10年前,湖南的学子们从3年苦读中解放出来,为了摘掉厚重的镜片,总有时髦的家长带着孩子去长沙做手术。那家必然会去的医院就是爱尔眼科。

10年前,爱尔眼科刚刚上市,股价在2元上下波动,9家医院集中在中部省份,湖南独占3家。而现在,爱尔眼科的业务版图跨越了湖南,遍及亚欧美洲,拥有超500家境内医院,股价翻了45倍,目前市值2500亿人民币,稳居湘股之冠,被称为“眼科茅台”。

爱尔眼科的养成是一个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故事。

爱尔之前没有,之后也难有。

撰文 | 熊乙

去年,国内的眼科市场十分热闹。7月底,华夏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家连锁眼科企业3天内集中递交IPO申请。

这场资本盛知悉宴尚未撼动爱尔的地位丝毫,后者常年稳居行业首位——拥有全国最多的医院,最多的眼科医生,最高的手术利润率,最高的市场份额......每年到爱尔就诊的患者超过1000万人,相当于41个北京协和医院;过去10年,爱尔新增的医院和诊所,是另外九大眼科连锁公司总和的两倍。

起家于“承包科室”,爱尔抓住了眼科的黄金赛道,不断扩张,积累财富。直到去年底武汉抗疫医生艾芬与爱尔眼科的医疗纠纷曝光,爱尔背后隐匿的风险才受到关注。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市场对爱尔模式的偏爱,股价在短暂阴跌后再创新高。

伴随爱尔股价的不断攀升,创始人陈邦的身价水涨船高银猛帆。根据福布斯月初公布的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陈邦身价179亿美元,超越依靠快手IPO身价暴涨的宿华、比亚迪王传福、链家左晖、百度李彦宏等人。

艾芬还在继续维权,爱尔的故事需要更多面的解读,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

1、 爱尔眼科为什么赚钱?

2、 为什么偏偏爱尔眼科最赚钱?

3、 爱尔到底有哪些风险?

01 黄金赛道

医学界有一句老话,“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不疼不爱是儿科,”意指眼科工作轻松多金。在资本市场,也有“金口银眼铜耳朵”的说法,说的是口、眼、耳作为人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器官,市场空间确定且巨大,相关概念股的上涨潜力较好。

就PE倍数而论,爱尔眼科超过100,这在A股市场并不多见,“A股之王”茅台的市盈率也才55。但在医疗赛道,爱尔不是独一份,堪称“牙科爱尔”的通策医疗PE倍数接近200。

眼科赚钱,这个现在已被公认的事实,在更早以前是不被认可的。

爱尔眼科成立的2002年,中国还是公立医院的天下,“以药养医”模式风行,医生收入与药物销售业绩绑定。眼科对药物的需求不大,以手术收费为主,而彼时做近视手术、白内障手术的人群有限,不如心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创收,因而属于边缘科室。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直到2012年,中国医疗市场规模19986亿元中,眼科只占406.5亿元。

在综合医院中的边缘地位让眼科开始了被承包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公立医院就开始流行“承包责任制”,有的承包给医院内部员工,有的开放给外部人士。“莆田系”就是起家于承包公立医院的男科、皮肤科。

这个过程里,一批扎根于边缘科室的民营医疗服务机构诞生,比如爱尔眼科。1996年陈邦付了3万首付款,从德国买回一架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放在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承包了它的眼科,后来又买了一台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仪。

这奠定了爱尔眼科的雏形。直到2002年末,原国家卫生部开启动清理“院中院”,爱尔眼科“科室承包”的生意受限于政策无法继续,陈邦才开始谋划转型,2001年在长沙建了第一家眼科医院,后来陆续把医院开到了武汉、沈阳、成都等地。

决定爱尔腾飞的,还是它赌中了眼科这条黄金赛道。互联网和老龄化让近视、白内障、老花眼人群大幅增加,直接惠及了爱尔的三大营收支柱——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验光服务。

根据《国民 健康 视觉报告》,2012年全国13.5亿人中近视人数4.5亿,每3个人就有1个近视。到了2020年,每2个人中就有1个近视。

庞大的近视人群推动了验光服务和屈光手术市场的发展。根据爱尔眼科财报,2019年公司屈光项目收入同比增长26%,毛利率也从2017年的53%增长到了57%。

这很大程度源于屈光项目的量价齐升。一方面,年均6%的近视人数增长率,以及仅0.3%的屈光手术渗透率(美国锋雹高达1.8%),还有极大的屈光市场等待爱尔去挖掘;另一方面,屈光手术主要分为Lasik、SMILE和ICL,爱尔向高端医疗服务转型过程中,全飞秒(SMILE)、ICL等高价位手术的占比不断提高,平均价格由此拉高。

所有类型手术用时不超过30分钟,快则5分钟,且有标准化仪器操作,对比其他科室可复制性强,临床经验充足的医生1天可以操作50-60台手术。即便以单价最低的Lasik手术来算,一台手术10000-18000元,一位医生1天即可创造50-108万营收。对比动辄几小时的内外科手术,眼科的赚钱效率的确很高。

更不用说只需耗材,技术依赖度极低的验光服务。它主要指OK镜、框架镜的配镜服务,这两者各占爱尔眼科视光收入的40%。近年来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不断攀升,2000年小学毕业生发病率只有20%,2018年高达47%。这一趋势或许要延续到2030年,是爱尔验光服务收入的稳定保证。

白内障业务更是迎合了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医学界有一个指标叫做CSR,指一百万人中进行白内障手术的人数。2012年至2018年,中国CSR从1072增长为2662,增速可观。但根据《CataractSurgical Rate and Socioeconmics:A Global Study》报告,2011年法国、美国CSR已达10000,澳大利亚已达9500,即使印度也超过了5000,中国仍处于落后水平。

原有项目的红利尚待充分挖掘,爱尔眼科又开辟了一些新业务,比如干眼症、老花眼。2019年正式推出的老花眼手术服务(晴新lens),目前在财报中被记入屈光手术项下。野村证券判断,老花眼手术将成为爱尔2025年以后的主要增长动力。

梳理爱尔眼科的所有项目,几乎都踩在消费刚需、天花板高、盈利性高的黄金区域。搭上眼科的东风,爱尔的营收增速常年保持20%以上,毛利率保持在50%上下。剩下的问题是:同样是眼科赛道,为什么偏偏爱尔眼科做成了龙头,这里面有哪些必然和偶然因素,作为其竞争者,华夏、普瑞、何氏为何难以匹敌?

02 非典型扩张

踩中红利的不止爱尔,与爱尔同期成立的华夏眼科、普瑞眼科、新视界眼科、较晚成立的何氏眼科,都有着相似的成长路径。

华夏起于厦门,普瑞起于成都,何氏起于沈阳,它们各自依托东南、西南、东北的腹地,不断向全国扩张。不同的是,爱尔的扩张更早、也更快。增速加码的节点是2014年。这一年,爱尔设立了第一支并购基金——湖南中裕并购基金,出资近1亿,占股9.8%。

这支规模达10亿的基金孵化了63家医院,多数医院都以2000万以下金额持有其90%股份。通过并购基金,爱尔以1亿资金、逾10倍杠杆,撬动了63家医院的优先收购权。2016年,其中9家经营状态良好,实现盈亏平衡,爱尔以5.8亿元将其收购,平均每家花费6500万元。

一位重仓爱尔眼科的二级市场机构投资人告诉搜狐商业评论,爱尔特有的并购基金模式,帮助其以较低风险在全国快速布局医院,将竞争对手成功甩开。一方面,在盈亏平衡前,孵化医院即便亏损,按照不足20%的投资比例,对财务数据影响并不大,爱尔借此将风险转移至体外,另一方面,一旦培育成功,将孵化医院吸纳并表,将直接带来盈利的大幅增长。

短短5年,爱尔眼科通过并购基金开了300多家医院,每年至少新增30家地级市医院,搭建了遍布全国的医院体系。

这个资本逻辑的另一个好处在于,让“三级连锁”模式的效果更大化。上海爱尔作为一级医院,省会城市是二级医院,地市级城市是三级医院,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下级医院向上级医院输送疑难杂症。这一模式在医院地域分布密集且均衡时才真正具有意义。

在众多扩疆域的连锁眼科医院中,爱尔是少数成立之初就布局全国、摆脱了对单体医院的营收依赖的玩家。

爱尔最大的竞争对手——华夏眼科虽然与爱尔成立的时间相近,但直到2013年,除了上海一家分院,华夏的版图没跨出过福建,比爱尔晚了整整10年。后者2004年前就把分院开到了四川、湖北,2009年上市时,业务横跨华中、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地域营收分布也相对均匀,除了惯有优势的华中地区,西南、华东、华南都撑起了爱尔超过10%营收。

华夏的营收地域分布则明显不均。根据招股书,直到2020年第一季度,华夏的营收高度依赖华东(福建、上海等地),其他大区的收入占比无一超过10%。

最挣钱的厦门眼科中心2019年净利润2.35亿元,当年华夏整个公司的净利润只有1.82亿,这意味着厦门眼科中心赚的钱被用来填补其他医院的缺口。

过于依赖单一医院,对连锁医院而言并非好事,意味着盈利不可复制,抗风险能力更低。此外,华夏采用了更保守的“自建+收购”模式,许多医院是内部自建,营收增速后继乏力。进入2018年,华夏的营收增速仅14%,比上年低20个百分点,同期爱尔同比大涨25%。

实际上,就在爱尔第一支并购基金设立的那年,国内兴起了一股民营医院收购潮。上市公司、煤炭老板、地产商都加入进来,PE、VC纷纷成立医疗组。它们直接按互联网的方法来给医院估值,抢项目的不在少数,但热潮很快消退,2019年大批医院都在打折出售。

爱尔之所以扩张成功,并且成功盈利,是因为:一方面,眼科连锁对比综合医院可复制性强、盈利和管理难度较低;一方面,爱尔通过并购基金,降低了扩张的风险;另一方面,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前,爱尔就享受了很久的医保福利,政策挤压对公司大盘业务影响不大。

许多时候,时间窗口和方向选择就能造就一头巨兽,而这往往是最关键的要素。

03 野蛮生长

除却颇具财技的并购基金,爱尔的成长路径颇为“野生”,这不仅体现在其早期通过“院中院”打下眼科连锁的雏形,后来创建爱尔品牌后,它的营销方式也颇为“野生”。

2007年左右,爱尔眼科部分分院的市场部改名“防盲办”,主要工作就是去社区做义诊,给老年人测视力、验光,然后劝需要治疗的老人去爱尔做手术。这笔由国家医保覆盖的医疗支出帮助爱尔获得了稳定的营收来源。

打青少年市场时,爱尔采取了类似的方式,去学校做免费体检,劝视力不好的孩子去爱尔配镜。

常年打着“防盲治盲”的旗号,爱尔收获了名声,也收获了用户,初衷是什么,只有爱尔自己知道。确定的是,一些获客行为被频繁诟病。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爱尔去学校给孩子免费体检后,不论视力严重程度,都会告诉他们需要配镜;在浙江宁波,爱尔直接到村里拉老人,免费接送和体检,然后通知子女说老人要动手术,而子女咨询过公立医院后得知,并无手术必要。

如果说这是为获客打的擦边球,那么此次与抗疫医生艾芬的纠纷中暴露出的问题,就是一颗潜伏更深、威胁更大的雷。

去年5月,艾芬感觉视力下降明显去武汉爱尔就诊,副院长王勇为其实施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7月,艾芬视力快速下降,10月,艾芬视网膜脱落,12月底,她在社交平台公布了自己对爱尔的质疑和控诉。

根据艾芬的表述,爱尔在流程化手术中忽视了她的个性化病况,致使其右眼视网膜脱落;主刀医生王勇,在明知其有禁忌症的情况下,依然为了留住客户,劝其换多焦晶体。

尽管爱尔强调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5个月前的手术并无关联,但此次事件手术前后依然有诸多环节有不合规的争议。而在此之前,爱尔就有过类似的法律纠纷。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统计,2014-2020年,爱尔眼科作为当事人的医疗损害相关案件共75起,这些案件多数以私下调解和爱尔赔偿结束。以爱尔每年逾60万台手术的基数衡量,这几笔数万到数十万的赔偿费是九牛一毛,案件也没有激起水花,直到此次在武汉抗疫中颇具影响力的艾芬医生成为当事人。

与艾芬的纠纷,恐怕是爱尔自2012年蔡瑞芳“封刀门”事件后遇到的最大公关危机。更多时候,爱尔为人所知的是它在全国招揽的眼科知名专家,还有联合各大科研院所(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办的眼科医院,专家、院校的背书让爱尔有了天然可信度。

但爱尔向来引以为傲的资本化运作,与医疗结构的民生属性之间存在着某些天然矛盾。眼科手术风险较低,可复制性强,因而爱尔得以快速扩张,群雄逐鹿的阶段,把摊子铺开更为重要,但个体的真实需求难免在规模化中被忽略。

爱尔上市后,陈邦定下了“三年连锁全国”的目标,为此找到了并购基金的模式。就在艾芬做完手术的那个月,陈邦参出席了爱尔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年度股东大会,他在会上信心满满,说疫情为爱尔带来了“低成本并购扩张的难得机遇”。

激进的扩张仍在继续,至少目前来看,艾芬事件更像是一个小插曲,资本市场依然愿意为爱尔买单。

04 后并购基金时代

也是在那场股东大会上,爱尔宣布并购基金模式即将“功成身退”。管理层表示,产业并购基金内的医院度过培育期、规范期后,将逐步结束它的使命,未来的并购将以上市公司为主。

这个转变的缘由大概是:曾经市值才过百亿,收购重资产医院的资本和能力有限,爱尔需要借助第三方资本,如今爱尔已是2000亿市值的行业龙头,且500多家眼科医院遍布一二三线城市,下一步就是下沉到县级市、县城,收购成本要远低于一线城市大医院。

一言以蔽之,现在的爱尔已经有足够的资本、并购经验、抗风险能力面对下面的扩张计划。

除了境内,爱尔在海外也有布局。与国内的收购策略一致,爱尔在海外的布局也是直接购买运营成熟、稳定盈利的眼科医院。目前已在香港、欧美、东南亚等地设有眼科机构——2015年1.75亿元在香港收购亚洲医疗100%股权;2017年收购AW Healthcare75%股权,将美国知名的Wang Vision眼科中心收入囊中;同年,耗资11.53亿元收购欧洲最大连锁眼科医疗机构Clinica Baviera90%股权;此后,又成功收购了新加坡上市公司ISEC眼科集团。

曾有投资者提问:未来5-10年,爱尔的规划是海外还是国内的渠道下沉?

目前来看,海外并不是爱尔发力的重点。至少从营收来看,2019年香港、美国、欧洲地区的营收占爱尔总营收的比例为11.69%,其中欧洲独占9.62%。除了欧洲市场,美国、香港市场更像是爱尔保持国际视野、反哺国内技术的触角。

进入后并购基金时代,对一二三线城市精耕细作,以小成本抢占更多下沉市场,大概率是爱尔的新课题和下一步战略重心。由量到质的切换是必然,这个过程里,也包括对各个运营环节规范化、细致化。

但是下沉区域市场,爱尔大概率会碰到各个区域的强势玩家,华夏、普瑞、新视界等。尤其华夏,目前已经在38个医疗资源欠缺的三四线城市布局,对非一线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当下的爱尔,两者未来极大概率会在单一城市贴身肉博。

除了医疗业务,熟练运用资本的爱尔在投资理财方面的风格也颇为大胆。除了投资眼科相关的初创项目,比如眼科制药公司兆科眼科、智能护眼夹扣“云夹”等,爱尔还有许多与医疗并无直接关联的大笔投资,比如3000万美元投资奇虎360、用动辄上亿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等。

眼科赛道本就利润率极高,而根据野村证券,爱尔又拥有全行业最高的手术利润率,华夏大约在10%上下,爱尔在20%以上。赛道成熟,新玩家的进入门槛又高,龙头爱尔得以躺赚,有足够的闲钱来理财也可以理解。

但换个角度来看,多余的钱并没有被爱尔拿来投入研发。除了医院管理费用,爱尔花在销售方面的精力明显多于研发。根据财报,2018、2019年,爱尔眼科的销售费用占比均在10%以上,而研发费用占比仅为1.2%、1.5%。

尽管大肆收购带来了巨大的商誉风险,但爱尔还是如陈邦2019年预测那样,成功迈入了2000亿俱乐部。爱尔的增速或许还可以维持下一个10年,这条赛道天然的门槛和同质化阻挡了更多新入者,爱尔需要解答的问题是,如何让这种优势维持下去。

可以确定的是,没有后来者能用爱尔的方式打败爱尔,剩下的市场还是已经入场的巨头来争夺。

05 陈邦其人

陈邦是长沙人,这座中部城市最声名在外的除了茶颜悦色、文和友,就是1万出头的房价。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着从北上广回来的年轻人,也反哺着长沙的文化。

许是闲散宽松的文化滋养,湘人多叛逆。戊戌变法的谭嗣同,黄花岗起义的黄兴、宋教仁,往近了看,不随波逐流的微信张小龙、出走华为的李一男、想做“古惑仔”的陌陌唐岩都是湖南人。

陈邦身上有着类似的叛逆气质,如果再多一点成分,那就是他对商业的敏锐嗅觉。家住闹市,长期浸染在交易勾兑的氛围中,陈邦很早熟知商业世界的运行规律。

出生于军人家庭,陈邦对军队有着天生向往,17岁参军,19岁考入军校,却因为红绿色盲症只得退学退伍。他来了一家国企上班,但每日重复的工作让他不甘,于是跟随下海潮辞职经商。

他找到一起在成都军区服过兵役的湖南老乡李力,两人做过器材代理、文化传播。后来,他发现人们喜欢喝椰汁,于是找到海南“椰树牌”椰汁,拿下代理权,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身居海南,陈邦和李力也没有错过海南的房地产热潮,房价暴涨后,陈邦的身价已达上亿,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他的海南项目命垂一线,1995年他又建了文化主题公园试图力挽狂澜,但又损失了千万元,身家悉数清空,陈邦身无分文,来到了上海,租住在弄堂里。

在这里,他注意到有人承包上海六院的眼科赚了大钱,于是效仿他,也买了一台白内障治疗仪,和老家长沙三院谈妥,就此开始了“科室承包”的生意。

好景不长,2000年,国家开始整治“院中院”,陈邦才决定和李力另起炉灶,设立品牌,开设自己的医院。这就是爱尔眼科的由来。

截至今日,除却2019年引入的高瓴、淡马锡等机构投资人,陈邦通过直接、间接持有爱尔的44.38%股权,李力持有10.57%,两位创始人合计持有54.95%股份,对公司享有绝对控制权。

稳定的股权结构保证了公司业务方向的稳定持久,而高瓴等优质PE的加持又为爱尔注入了新鲜的资本血液。以高瓴曾经操盘百丽、蓝月亮的经验来看,其对被投企业的效率、资源方面帮助较大。

对陈邦而言,距离建立一个“眼科帝国”的梦想还有些距离,但爱尔仍是最可能实现它的那个人。只是在回答要做一家怎样的企业时,除了扩张和盈利,还需要更多思考医疗的本质。

诚如其所言:“我的理想,就是让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在爱尔眼科的体系内都能享受到眼 健康 的权利。”希望如此。(全文完)

二股东减持难阻“妖王”,中通客车14交易日暴涨2.7倍

6月1日,中通客车盘中再度涨停,自5月13日以来录得第14个涨停板,尽管收盘未能封板,其阶段涨幅仍高达2.68倍,堪称近期最强“妖股”。前一日晚间,公司公告,第二大股东山东国投拟减持1.99%的公司股份,但这一消息仍未能阻止中通客车继续大涨。

38台核酸检测车撬动14个涨停

△中通客车6月1日龙虎榜 据同花顺ifind

2000年就上市的客车生产企业中通客车,从5月13日开始急速“蹿红”,开始连板之旅。促成其这轮大涨的,首先是“核酸采样亭概念”。随着全国多地陆续宣布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核酸采样亭、核酸采样车等生产厂商5月中旬开始大涨。

从5月9日开始,中通客车就多次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表示,公司实现批量销售的产品有12米、13米两款核酸检测车,全部达到P2 生物安全实举颤验室标准,搭载医疗专用空气调节系统,配备高效新风过滤系统、医疗给排水系统,行游全自动PCR分析系统,5G信号传输等,具备随采、随检、随上报的功能。还有消息称,五一假期期间,中通客车一次性交付18台核酸检测车,助力全国疫情防控。

随着公司股价连续涨停,中通客车多次披露异动公告,但均表示“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正带败“未发现近期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5月27日,深交所向中通客车下发关注函,直接要求其披露核酸检测车产量、收入金额、占比、在手订单情况等,并说明核酸检测车有关业务规模及对公司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的影响。

5月31日晚间,公司回复深交所表示,1-4月份累计销售核酸检测车20台,收入6170.97万,该产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5.39%;以销定产,无库存。截至5月30日,核酸检测车在手订单18台,预计收入4578万元。“核酸检测车业务不足以对公司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此前,中通客车2021年净亏损2.2亿元,上市以来首度亏损。但其扣非净利润实际上已连亏三年,业绩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亏损3529万元,当季实现营收8.6亿元。

中通客车官方公众号显示,其2020年11月就已推出P2 核酸检测车。今年2月,其发文称,2022春节前夕,中通P2 核酸检测车批量交付四川、甘肃、吉林、山东等地,助力各地疫情防控,守护健康虎年。

5月6日公告显示,1-4月,中通客车产销各类客车分别为2141辆和2257辆,核酸检测车业务确实微不足道。不过,从销售收入来看,核酸检测车也并非全无存在感。按照20台收入6179.97万元计算,其单台销售价格达到308.55万元。而公司大型客车销售平均单价仅有75.63万元。

二股东减持,机构游资激烈博弈

△中通客车近期走势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单纯的核酸检测车概念并不足以给中通客车带来如此疯狂的行情,此前的核酸采样亭概念股大部分在数个交易日后即偃旗息鼓。而中通客车得以大涨,可能还沾上了国企改革和汽车行业“逆境反转”的题材。

近日汽车行业接连迎来利好,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对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工信部等四部门宣布组织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汽车整车板块近期连续大涨,安凯客车、海马汽车、东风汽车等也已连续大涨。

国企改革题材则来自于山东重工集团潜在的内部业务整合预期。2018 年 8 月,中通客车实际控制人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全部股权被划转给山东重工集团,后者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此后,去年6月,中通客车控股股东中通集团49%的股权,由聊城市政府划转给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当时有传闻称,山东重工集团有意将中通客车从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剥离,而与山东重工旗下亚星、豪沃等客车企业进行整合。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随着目标时间渐近,A股国企上市公司股权重组案例增多,国企资产整合再提速。近期同样沾上国企改革概念的中成股份,11个交易日内收出10个涨停板。

5月31日晚间,中通客车披露,持股18.96%的第二大股东山东国投,拟减持公司1.99%的股份。以最新收盘价计,山东国投约可套现1.89亿元。不过,股东减持依然难阻其股价继续上涨。

龙虎榜显示,5月25日之前,主要是各路游资参与中通客车的炒作。而5月26日之后,多家机构出现在买入榜上。5月27日,一家机构席位以5957.52万元的买入金额高居三日买入榜榜首,同样出现在买入榜上的还有知名“涨停俱乐部”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5月31日,又有两家机构席位出现在买入榜上,分别买入3084万元和2379万元。

6月1日,两家机构分别卖出669万元和2314万元,被称为“妖股制造机”的东方财富拉萨东环路第一、第二营业部,东方财富拉萨团结路第一、第二营业部则包揽了买入榜中的四个席位。当天盘中,中通客车剧烈震荡,收盘仍上涨6.52%。

上述文章内容就是暴涨千万倍,单价高达36万详解和单价涨幅怎么计算的详细解答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币百科。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liqiaoqiant@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sxgd.com/news/658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我们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