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目”部的最后五个汉字:“瞚、眙、眝、盻、[弗上目下]。”(《说文解字》目部共收汉字113个,其中大多是形声字,因此相对枯燥。)这五个字,在现代汉语,只有“眙”是通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眙”。五个字的详情如下:
1、瞚。读shù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瞚,开阖目数摇也。从目,寅声。”形声字。本义是目动;眨眼。即现代汉语的“瞬”。《玉篇·目部》:“瞚,目动也。”
《庄子·庚桑楚》:“终日视而目不瞚。”陆德明释文:“瞚,字又作瞬,同。动也。”整天瞪着小眼睛一点也不眨眼。《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中庶子听完扁鹊的话,眼睛呆滞地瞪着不能眨动。
又指相互注视,喻时间短暂。《吕氏春秋·安死》:“夫死,其视万岁犹一瞚也。”高诱注:“瞚者,颖川人相视曰瞚也。”李善注引《文选·陆士衡<文赋>引作‘万世犹一瞬’。看待一万年就像是一瞬。
瞚的小篆写法如图:
2、眙。读音有两个:
(一)ch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眙,直视也。从目,台声。”形声字。本义是直视,目不转睛地看。
徐锴《说文系传》:“眙,视不移也。”《字汇·目部》:“眙,注视。”《史记·滑稽列传》:“六博为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眙,吐甑反,直视貌。”司马贞《史记索隐》:“眙,音与‘瞪’同,谓直视也。”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
本义之外,眙还指惊貌。《篇海类编·身体类·目部》:“眙,惊貌。”桂馥《说文义证》:“眙,惊貌为眙之本训。”《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骆元光发伏成陈以待之,虏追骑愕眙。”胡三省注:“眙,惊视也。”
(二)yí。这个读音出自《广韵》。用法有二:
(1)“盱眙”,县名。在今江苏省淮安市。《集韵·之韵》:“眙,盱眙,地名。通作台。”《正字通·目部》:“眙,盱眙,邑名,今属泗州。”《汉书·地理志上》:“临淮郡,县二十九……盱眙。”
“盱眙”这个县名很容易读错,在这里,眙,读yí。既不读它《说文解字》的读音chì,也不读tái。
(2)举目貌。《字汇·目部》:“眙,举目貌。”《太平广记》卷三十三引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山门花闢,曲径烟矗,眙而望之,不睱他视,真尘外景也。”
眙的小篆写法如图:
3、眝。读zh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眝,长眙也。一曰张目也。从目,宁声。”形声字。本义有二:
其一、视,远视。即《说文》所说“长眙也。”《广雅·释诂一》:“眝,视也。”陆机《吊魏武帝文》:“登爵台而群悲,眝美目其何望!”李善注引《字林》曰:“眝,长眙也。”
其二、睁大眼睛。即《说文》所说“张目也。”《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眝目观之,器皿皆玻璃、水晶、琥珀、玛瑙为之,曲尽巧妙,非人间所有。”
眝的小篆写法如图:
4、盻。读音有两个:
(一)x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盻,恨视也。从目,兮声。”形声字。本义是恨视,即怒视。
《战国策·韩策二》:“楚不听则怒结于韩,韩挟齐魏以盻楚,楚王必重公矣。”吴师道注:“盻,恨视也。”如果楚国不听从则楚国与韩国结下仇怨,韩国倚仗齐国、魏国仇视楚国,楚王一定会重用您。《三国志·魏志·许褚传》:“太祖顾指褚,褚瞋止盻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太祖回过头指着许褚,许褚瞪着眼睛怒视着马超。马超不敢行动,就各自返回军营。
本义之外,盻还有其他用法:
(1)视;看。《红楼梦》第五回:“盻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
(2)勤苦不休息貌。《类篇·目部》:“盻,盻盻,勤苦不休息貌。”《字汇·目部》:“盻,勤苦不休息貌。”《孟子·滕文公上》:“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恶心在其为民父母也?”赵歧注:“盻盻,勤苦不休息之貌。”作为百姓父母的国君,即使子民百姓勤苦不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也不足赡养自己的父母……哪里还算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呢?
(二)pǎn。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二:
(1)动目。《集韵·产韵》:“盻,动目也。”
(2)美目貌。《集韵·产韵》:“盻,美目貌。”《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盻兮。”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盻的小篆写法如图:
5、[上弗下目](GB字库已不收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fèi。《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上弗下目],目不明也。从目,弗声。”形声字。本义是目不明。《广韵·未韵》:“[上弗下目],目不明。或作[左目右弗]。”《广韵·末韵》:“[上弗下目],目[上弗下目]眜不明貌。”
[上弗下目]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之66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