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建堰2274周年。8月6日,“首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国际论坛”在都江堰开幕,来自日、韩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土防灾技术株式会社、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中国教科文全委会等相关组织,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文化厅、省水利厅、省文史馆和全国各相关高校、文博系统、四川十大历史名人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论道,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雨后的都江堰市区空气清新。在二王庙、伏龙观、鱼嘴等都江堰景点,人流如织。两千多年前,李冰在此修筑都江堰,令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个一直使用的水利工程成为世界奇迹。由此而衍生出的李冰文化、水利文化也成为了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江堰是一项被全世界视为珍宝的工程,灌溉方式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埃德蒙·木卡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是第一次来到都江堰,但已经深深地被这里的文化底蕴所震撼。“希望通过本次论坛,都江堰这项杰出的工程能为全世界所欣赏,为21世纪的‘一带一路’倡议做出更大贡献”,他在论坛上详细地介绍了联合国的可持续旅游战略,以及如何将战略与中国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相结合起来。
李冰父子雕像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治水工程的典范,它的治水理念及其技术对周边国家,特别是对日本的治水工程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副会长李鸥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还带来了论文《都江堰对日本治水技术的影响及其现状》,在他看来,日本的治水技术基本上是受中国古代“顺势而治、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及其技术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埃德蒙·木卡拉发言
“李冰是都江堰的,也是四川的;李冰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李冰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认为,为了更好地发展天府文化,更多的专家学者应该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近年来出土的古代碑刻等文物考古资料,深入分析古代都江堰岁修制度。
“首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国际论坛”除了邀请国内外水利、防灾、李冰文化、水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并发表主旨演讲,与会代表还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保护与传承”“李冰与都江堰学”等主题进行开放式讨论。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还从都江堰市获悉,去年,都江堰市建立了李冰文化研究会(中心),启动规划李冰博物馆选址,建立了“国际水利城市联盟”;到2020年底,李冰博物馆等设施场馆建设基本完成,建立“国际水利城市联盟”;到2025年底,形成李冰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李冰文化研究会(中心)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交流活动更具特色,塑造一批现代化、国际化的李冰文化传习基地。(图片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提供)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董馨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