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鲨鱼,许多人会不寒而栗,这种海洋猛兽是天生的捕食者,它能在十几公里外听到猎物挣扎发出的声音;它敏锐的鼻子能在很远的地方分辨出血液的气味;然后以每小时19公里的速度直扑而来。要知道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是46.91秒,鲨鱼的速度是他的2.5倍!
鲨鱼(shark)英语最初的意思是“捕食者”,荷兰语(schurk)是“恶棍、流氓”,由此可见人们对这种动物发自内心的恐惧。事实上,鲨鱼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类,每年全世界大约只有4~5个人被鲨鱼咬死。
然而另外有许多人看到鲨鱼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死亡,而是碗里爽滑弹牙的鱼翅羹。由于多年来对鱼翅和鱼肝油的庞大需求,以及渔民们不加节制地大肆捕杀,硬是将这个称霸海洋4.5亿年的物种的四分之一吃到了濒临灭绝!
有一个王姓“美食大V”近日在网上发布视频,称“用5天时间烹制了一道佛跳墙”,其中使用的鱼翅是“人工养殖”,并非来源于野生个体。
都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拒绝食用鱼翅的这个公益广告自播出后日渐深入人心,许多人自觉地用粉丝代替鱼翅来保护鲨鱼。但是如果鲨鱼能像牛羊那样大量养殖,老饕们的口腹之欲得以满足,野生鲨鱼的性命与海洋生态得到保护,岂不是两全其美?
鱼翅是鲨鱼的鳍,加工完成后形状与粉丝没多大差别,它的80%左右是蛋白质,另有少量脂肪、糖类和矿物质。这些东西人吃了不容易吸收,实际上与你我手指甲的成分差不了多少。东方人喜食鱼翅并非因它富有营养,而是古时候渔业不发达,能捕获的鲨鱼极少,物以稀为贵,鲨鱼身上那一点点鱼鳍自然成了富贾贵胄们攀比消费的奢侈品。
鲨鱼的肉煮后易碎成粉末,不好吃,没多少人喜欢,渔民们抓到鲨鱼后大多割下最贵的鱼鳍,把鱼身丢回大海。
鲨鱼依靠鳍游泳,它没有鱼鳔,只有不断向前游进才能保持不下沉,同时让水流过鱼鳃滤出氧气以供生存。一旦失去鱼鳍,鲨鱼很快沉入海底,没死的也会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据海洋保护组织估算,2000年鲨鱼鳍的产量为144万吨,2010年为141万吨,推算每年杀死的鲨鱼达1亿条。由于鱼翅的国际售价(2009年)高达300美元/磅(约合2260元/斤),鲨鱼遭到一些欧美澳国家渔民大肆捕杀,造成许多海域的锤头鲨、护士鲨等鲨鱼濒临灭绝。
有人说,既然野生的鲨鱼不多,市场对鱼翅和鱼肝油等产品有强烈需求,我们可以人工养殖鲨鱼呀!现在网箱养殖很普遍,连大型洄游鱼类鲑鱼(三文鱼)都可以通过网箱养殖,人工养鲨鱼应该也可以吧。
的确,随着海洋渔业技术的进步,网箱养殖已经越来越成为主流,我们今天吃的许多鱼都是通过设置在近海的大型网箱养出来的。以前一度认为鲑鱼这种大型肉食鱼类需要长途迁徙,现在也能通过设在冷水海域的巨大钢制网箱进行圈养,并且取得不错的利润。
鲑鱼能通过人工养殖变成商品,鲨鱼也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
与大马哈鱼不同,鲨鱼是一种高度自由的食肉动物,它们需要非常宽阔的海域以供生存,这意味着圈养鲨鱼需要一个超出你想象的大笼子,以及一笔天文数字的投资。
然而只需要一个巨大网箱、一个大铁笼子就能养鲨鱼了吗?并不。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规模商业化养殖鲨鱼成功的例子。鲨鱼的繁殖速度缓慢,它需要7~13年才能成熟,雌鲨妊娠期1~2年,一次约产下4~6只幼鲨,如果它们都能顺利成活,你需要再等7年以上才能收割鱼鳍。没有哪个渔民愿意等待如此漫长的时间。
以养猪举例:农场的猪大约3~12个月成熟,母猪妊娠期114天,产仔7~12头,一年两次。一个字:快!
挪威在高纬度冰冷海水里养殖三文鱼,其自然条件与野生鲑鱼类似,但为了节省成本,渔民们往往在一个网箱里塞进几倍的鱼。拥挤的鱼群在充斥了饲料与排泄物的肮脏海水里生长,身上长满鱼虱等寄生虫,病死率高达20%。即便如此,每条鱼每年至少能长10公斤,就算比野生鱼肉便宜,却也能给渔民带来丰厚利润。
与其它鱼相比,鲨鱼需要的空间更大,生长周期更长,投资与回报不成比例,与“鲨鱼猎人”们竞争,养鲨渔民必然赔得底掉。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坚持人工养殖鲨鱼,售卖“可持续”的鱼翅呢?
如果你数一数那些“鲨鱼农场主”们一年卖掉的鱼翅便会明白,他们饲养的鲨鱼与售卖的鱼翅不在一个数量级,所谓“可持续鱼翅”不过是滥捕滥杀的一个幌子,同时给食客们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罢了。
好消息是:随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宣传的持续,近年来鱼翅的全球交易量有所下降,一些地区已经禁止捕鲨,相信经过一些年的努力,我们的后代不至于去博物馆才能找到这种海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