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篇文章写河北省省会的变迁,其中提到了北平曾两次作过河北省的省会,虽然时间都不长,确实也是有过这么一段历史。
评论和私信里有网友提出说,北京从来没有做过河北省省会,我当时回答,北京没有,说的是北平。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是“北京”那就是国都,怎么可能又是“省会”?
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是从1949年开始的,那么在这之前,北京还有没有其他名字?它还是哪个朝代的首都(国都)。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北京历朝历代的名称,其中失误之处还请指正。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殷商时期就有蓟国存在,相传为黄帝部落的后裔所建。
周武王伐纣后,蓟国成为西周的封国,《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蓟国都于蓟城,应该就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一带,约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所并。
现在,在二环边广安门以北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内立有一座“蓟城纪念柱”,正面上方刻有柱铭:“北京城区 肇始斯地 其时惟周 其名曰蓟”。
并掉蓟国的燕国也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的,武王封姬奭于北燕,是为召公奭。
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房山区琉璃河镇发掘出两座西周时期遗址,基本可以确认燕国最初的国都在琉璃河镇。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并蓟,后迁都到蓟国都城,也就是现在北京西城区广安门附近。
所以,北京的别称就有:蓟、燕都。
秦并天下后置广阳郡,治所在蓟县(还是广安门附近,不是现在的天津蓟州区,下同),领蓟县和良乡县。
汉高祖刘邦封其子刘建为燕王都于蓟,刘建无后封国除。西汉时期又几次封废,东汉光武帝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后改为广阳郡。(西汉实行郡国制,燕国的封地在幽州境内)
西晋时改称广阳郡为燕国,幽州治所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而不变。
隋文帝杨坚,废除燕郡重置幽州。炀帝时期又改幽州为涿郡。
唐朝初期,涿郡复称幽州,治所仍在蓟县,后划归河北道。
所以,北京也别称幽州,杨广开凿大运河最北就是到达涿郡。
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一下,不管是燕国、广阳郡、涿郡还是幽州,在当时都是包括现在的北京或者部分包括,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在的北京市辖区域,只是治所大多时间在蓟县(北京)。
比如,唐朝时的幽州,附廓县为蓟县,后来分蓟县地界一半,设置幽都县,与蓟县同城而治,是幽州两个附廓县。同时,幽州还有其他辖县。
五代十国时,后晋把幽(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契丹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蓟县改名蓟北县。
辽国把幽都县改名宛平县,开泰元年蓟北县改名析津县,南京幽都府改名为南京析津府。
北宋宣和年间,一度收复辽南京析津府,改名为燕山府,但很快落入金国手中。
金朝和辽一样也是五京制,从上京会宁府迁都于析津府,定名为“燕京”。改名大兴府,称为中都。第二年把析津县改名大兴县。
到这时候大家可能就比较耳熟了,宛平和大兴出现了。
元朝先置燕京路大兴府,后改为中都路大兴府,又改中都路为大都路,同时保留大兴府,两个附廓县为大兴县和宛平县。
所以,北京也别称燕京,现有元大都遗址公园。
元末,徐达率明军攻克大都,废除大兴府,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永乐元年,北平府改名顺天府,升为北京,称“行在”。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顺天府升格为京师。
明朝从永乐迁都北京后,南京应天府为留都。
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仍称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明朝北直隶)。
民国元年,中国民国定都南京,同年三月迁往北京,依清制仍称京师,所在地为顺天府。
1914年,京师顺天府改名京兆地方,属北洋政府直辖。大兴、宛平两附廓县仍然未变。
1928年,北伐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首都迁往南京,废除京兆地方,改设北平市特别市,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辖。后改为北平市,为河北省辖,1928年10月河北省会迁到北平市。
原京兆地方所辖各县,包括宛平、大兴两附廓县,全部改隶河北省,大兴、宛平两县撤至城外。
咱们简单说一下,当时的宛平和大兴县。
北京市现在还有宛平这个地方,明朝叫“拱极城”,清朝叫“拱北城”,明清时期的宛平县属于顺天府的附廓县,县署在今天的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
大兴县署从现在东城区安定门内的大兴县胡同搬往南苑旁边的黄村镇,划归河北省。
现在北京市已经没有宛平县这个建制了,大兴县1958年划到北京,先设区后又改县,2001年撤县设区。
1937年宛平城外卢沟桥边,爆发了七七事变,北平被日寇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寇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
此时的北平市辖范围比之前顺天府和京兆地方要小得多,大致包括现东西城全部,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部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
北京市人民政府现驻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关注作者。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